
一、市场概览
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全国现存与精酿相关的企业有1.3万余家;其中,2024年1~7月,新增注册相关企业2300余家。近三年,精酿相关企业注册量分别为1700余家、2200余家、3100余家,依然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入局。
2013-2017年是中国精酿啤酒市场的快速成长期。国内啤酒龙头如百威啤酒、青岛啤酒等纷纷布局精酿品类,精酿啤酒厂也快速增加,行业入局者高速增长。
中金公司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精酿啤酒市场规模约为415亿元,中金预测在未来3年内精酿国内市场将突破千亿规模。同时精酿啤酒在中国整个啤酒行业的占比不足7%。这表明尽管增长迅速,但市场仍处于相对早期阶段,有巨大的增长潜力。
援引数据,中国精酿啤酒市场与欧美市场的巨大差距。例如,美国精酿啤酒市场份额高达20%,而中国当时不足1%(早期数据),这凸显了中国市场的巨大增长空间。
2024年,全球精酿啤酒市场在经历疫情后的复苏与调整后,呈现出“总量激增、结构优化、价值提升”的显著特征。根据美国酿酒商协会(Brewers Association)发布的年度报告,已经成熟的美国精酿市场在2024年精酿啤酒零售额依旧实现了3%的增长,达到约289亿美元。
在中国,精酿啤酒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。据中研网及券商研究机构预测及Euromonitor数据显示,中国啤酒市场整体销量趋于平稳,但高端化、个性化趋势明显,精酿啤酒成为头部酒企和新锐品牌争夺的关键赛道。
二、核心数据与趋势
1. 零售额与市场份额
美国(成熟市场模型参考):精酿啤酒零售额增长3%,占啤酒市场零售总额的24.7%,凸显其在啤酒市场的核心地位。
中国:精酿啤酒零售市场规模预计在2024年达到400亿元规模,占整体啤酒市场的比例从不足1%提升至约6%-7%,同时较美国成熟市场增长空间巨大。
2. 消费者趋势
浓香化:高浓低度酒需求显著增长,尤其在千禧一代和Z世代中,精酿啤酒作为高浓低度的代表深受年轻人喜爱。
本地化与社区感:消费者更青睐本地酿造、有故事、有社区连接的品牌,支持“小而美”的独立酒厂。
风味创新:果味、酸啤、过桶(Barrel-Aged)、混酿等复杂风味产品受到追捧,消费者乐于尝试新奇口味。
情绪价值:消费者不再仅购买啤酒,更购买“体验”。音乐、空间、社交成为精酿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(如“民谣集”模式)。
三、竞争格局与头部企业
1. 美国(成熟市场模型参考):TOP 3精酿啤酒厂(2024年)
1. DG Yuengling and Son(云岭):凭借悠久历史和稳定的分销网络,蝉联榜首。
2. Boston Beer Co(波士顿啤酒公司):以Samuel Adams品牌为核心,并成功布局硬苏打水(Truly)市场。
3. Sierra Nevada Brewing Co(内华达山脉):以其高品质的Pale Ale和IPA闻名,是美国西海岸精酿的代表。
榜单亮点:前50强中有8家新晋酒厂,显示行业仍有新进入者成功突围。
2. 中国市场竞争态势
巨头布局:百威英博(通过鹅岛、拳击猫)、嘉士伯(收购京A)、青岛啤酒(推出IPA系列)等巨头纷纷加码精酿,利用资本和渠道优势抢占市场。
新锐品牌崛起:轩博精酿(沙利文认证中国线上精酿第一)等品牌通过电商、新零售、供应链创新迅速扩张。
渠道创新:胖东来、盒马等零售巨头推出自有精酿品牌,优布劳等连锁精酿酒馆模式全国铺开。
四、未来展望(2025年及以后)
1. 中金市场预测:未来3年,中国精酿啤酒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00-1300亿元,渗透率进一步提升。
2. 模式创新:“精酿+”模式将更加普遍,如“精酿+餐饮”(烧烤、火锅)、“精酿+音乐”(livehouse)、“精酿+文旅”(啤酒节、酒厂游)。
3. 技术驱动:数据化开品(如蓝盒子的SBI模型)、智能化生产、数字化营销将成为头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4. 可持续发展:节水、节能、减少碳排放将成为行业重要议题,绿色酿造是未来方向。
5. 全球化与本土化并存: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,同时中国精酿品牌也开始探索出海。
六、结论
2024年的精酿啤酒市场,虽面临产量波动与成本挑战,但其在价值创造、文化引领和消费体验上的优势无可替代。行业正从“野蛮生长”进入“精耕细作”阶段,竞争焦点从“谁有产品”转向“谁懂用户、谁有供应链、谁会讲故事”。未来,能够深度融合数据、供应链、品牌与体验的企业,将在精酿啤酒的黄金时代中脱颖而出。